科学不该宽容
14 12 2006年最近有一批人联署了一封题为《不要让“伪科学”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——恳请将“伪科学”一词剔除出科普法》的公开信,引起了媒体相当大的关注。签名者中,有自称已和外星人建立了联系的,有研究出“金星是人类的故乡”、“我们都是外星人”的,有推销“永动机”的,有号称能根据月亮的位置预测自然灾害的,有用“太极序列”预测地震的,有宣扬人体特异功能并且用实验“证明”在深圳发功能改变北京的分子结构的,有支持过“水变油”的,还有很多位都自称推翻了爱因斯坦相对论……
看了签名名单及其“学术成果”,就不难明白为何会有这么一封公开信问世,因为他们的研究都会被任何一位有科学素养的人视为伪科学,他们当然就很忌讳“伪科学”一词了。所以,这就像一些被指责制造伪劣假冒产品的人签名要求“保护消费者权益法”剔除有关打击伪劣假冒产品的内容一样,不过是一场小小的闹剧,本来是犯不着认真对待的。
但是,有几位人文学者虽然没有签名,却都撰文对这一举动表示同情乃至支持,甚至宣称“这场‘废除伪科学’的签名活动,也得到了公众及网友的赞同”,这就值得注意了。为什么本身并不在搞伪科学的人,却也会忌讳伪科学一词呢?
一个原因是没有弄明白什么是伪科学。甚至连那封公开信也有意无意地歪曲了“伪科学”的意思。它说伪科学原指“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”,这是将伪科学和学术造假混为一谈了。虽然搞伪科学的人往往也会有学术造假,但是即使没有学术造假,其主张仍然不具有科学性:它们从方法上根本就错了。把不遵循科学方法的非科学的东西说成是科学,就成了伪科学,这才是伪科学的真正意思。还有人声称“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没有到达终点之前,所有的科学都是伪科学”,这也是把科学研究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出现的失误,与伪科学混淆了。
有人则是担心“伪科学”一词会成为打击不同学术观点的帽子。的确,就像某位支持“废除伪科学”签名的人所说,在历史上有过真科学被打成伪科学的事例,例如纳粹德国御用科学家批爱因斯坦相对论,苏联李森科批遗传学。但是,这些都是一时一地在政治高压下出现的不正常现象,即使在当时,国际科学界的主流也是站在真科学一边的。我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,被科学界主流认为是伪科学的东西后来咸鱼翻身。虽然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时候会存在灰色区域,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界限分明的,并不难辨别。难道我们在现在还不敢说批相对论、批遗传学的人是在搞伪科学吗?我们不能因为在反对伪科学过程中有可能出错,就要放弃反对伪科学,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。
有人呼吁应该以一种包容万物的心态对待伪科学,声称尊重他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宽容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。这是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严重误解。科学强调的是怀疑、实证和理性,科学研究要求符合学术规范,要经得其严格的检验,最不能容忍信口开河、乱发谬论。科学恰恰是最不讲宽容的。对伪科学的宽容实际上是纵容。思想的自由与科学的不宽容并不矛盾,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层面上的东西:前者是政治层面的,后者是学术层面的。反对伪科学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伪科学的实质免受其骗,并非要在政治上限制伪科学人士的思想自由,当然,对那些涉嫌搞伪科学进行诈骗的,也应该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今天中国的现实是,某些涉嫌诈骗的伪科学人士并没有得到追究,搞伪科学的人所享有的自由其实是太多了。他们对此还不满足,还想要有不受批评的自由,因此对批评者挥起了政治大棒,给反对伪科学人士扣上“即使不是亡我中华民族的主谋,也至少已沦为反华势力的‘同谋者’”的大帽子。那些反对在政治上打压伪科学人士的人,不知为何却去支持想要在政治上打压反伪科学人士的举动?那些要求宽容伪科学的人,为何却对少得可怜的反伪科学人士如此不宽容?
有人担心,如果捍卫科学时不够宽容,就不容易得到广大民众的同情和支持,会变成不得人心的事情。在民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今天,这种危险当然存在,尤其在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科学问题上更是如此。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大众的感情就放弃科学理性的立场。在科学的是非真假问题上,不能含糊。捍卫科学,要有
“虽万千人吾往矣”的决心和勇气。
2006.12.10.
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6.12.13)
(XYS20061214)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xlogit.com)◇◇